“滑翔伞和动力伞的飞行体验差异”, 是飞行爱好者经常提出的一个问题,偶结合自己的飞行体验,答复如下,供参考.
滑翔伞和动力伞的差异(假设针对同一个人,同一把伞头)
1:起飞阶段:
a:动力伞起飞阶段飞行者除了要监视伞头、控制好刹车绳外,还要控制好发动机的油门,身体背负一个将近27公斤的重的大东东,对身体左右移动的灵活性会造成一些困难。
b:发动机的噪音和震动,开始阶段也会让人感到不舒服,影响你的操控技能的发挥。
c:动力伞的适应风速0――4.6m/s, 滑翔伞可以高于4.6m/s。 风速小于1.5m/s时,动力伞起飞很困难,但飞上天后就很爽,那是你的世界,你是主人, 你比风厉害( )。
d:失败的起飞,存在螺旋桨钩住伞绳的风险,最常见的是正起伞失败发生这种情况。
e:在风速小于1.5m/s, 适合用动力组带模式起飞,这种模式下伞头比较灵活,容易起伞,因为风小,对伞头的干扰也小。在风速超过2米/s,我喜欢用滑翔组带模式,它对操纵反应迟钝,抗风能力要好于动力模式。
f: 在加速奔跑起飞中,如果风小/发动机功率小/伞头负载大,可能要奔跑很长距离,可以比较好地体验处于失重状态的感觉,而滑翔伞的起飞距离很短(几步),无法有好的失重体验
2:空中飞行阶段:
a:背部有个很大的力量推着人和伞头前进,特别是空中大油门加速爬升的时候,这时伞头会产生摆荡,减少油门后,这种摆荡会消逝或者减弱。
b:发动机产生的噪音和震动,长时间飞行造成一些不舒适,这是动力伞无法克服的缺陷(相对滑翔伞)。
c:飞行高度可以自己控制,这个优点是滑翔伞不具有,如果滑翔伞捕捉不到动力气流,只好降落。
d:从一个区域飞行到另外一个区域很容易,可以飞到你喜欢的任何地方拍照,也可以降低高度,看看下面在发生什么事情,和下面的行人打个招呼, 然后重新爬升到高处,滑翔伞要完成这样的任务则比较困难。
e:风越小,空中的动力飞行越舒服、稳定,滑翔伞则飞不好啦。
f:动力伞的空中转向也比滑翔伞灵敏些,飞行速度比滑翔伞快(同等气象条件)。
g:动力伞要比滑翔伞重20-30公斤,抗折翼能力要好些。
h:空中飞行,为加快速度、增加抗风飞行能力,可由滑翔模式转为动力模式,伞头变的比较灵敏,飞行速度加快
i: 动力伞的理想飞行高度为150米左右,而滑翔伞的飞行高度要远高于这个高度从而更好地利用风的力量(热气流)来获得高度,但同时也增加了折翼的概率
3:降落阶段
a:下降速度比较快,因为飞行重量增加了15公斤左右,脚触地的感觉要重,对降落的flash程序控制要求高;
b:多了油门熄火这个动作,如果事先没有把手指准备好,可能会关闭不了发动机,因为10米高度熄火,同时还要控制好伞头的运动轨迹,准备双脚触地,有点手忙脚乱,空中熄火需要的时间比地面要多几秒。未关闭发动机降落,存在螺旋桨钩住伞绳的风险。
c:因为某些原因不适合立刻降落,可以增大油门重新爬高复飞,这个是滑翔伞做不到的,从而减少了”掉进水里”的概率